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今天(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在人民空军的战斗序列中,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兵种,他们不曾飞上蓝天,却常年守护着祖国的神圣领空。
1958年10月6日,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一营在北京成立,标志着地空导弹兵的诞生,一代又一代官兵在赓续奋斗中弘扬光荣传统,在融入体系中锤炼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防空铁拳。
西北大漠,一场合同战术训练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打响,打击目标随机、抗击条件未知、打防转换频繁,身处其中,空军地导某旅的官兵们对实战化的演兵场又有了更加真实的体会。
空军地导某旅 董少强:以往,可能我们对手是单一的,或某一架飞机,或某几架飞机,某一条航线,好像这波打完了,我就可以缓口气了。而现在方向是多方向的,类型也是多层次的。首先在时间上就会变得非常饱满,随时都处于一种应对的状态,这种让大家变得不一样了。
这支曾经代号为“543”的我国首支地空导弹部队,开创了首次夜歼U-2侦察机的先例。进入新时代,他们又列装了首套国产防空武器系统。从成立的那天起,这个“首”字就一直伴随着这支部队不断成长,捍卫着祖国的空天安宁。
空军地导某旅 张亮:伴随着这个“首”字,其实我们承载的,我觉得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使命感。我们从组建开始,到现在成为人民军队卫戍空天的中坚力量,所以这个“首”字,对我们这支部队来讲,它的意义非凡。
新装备列装,对于一支部队来说是从0到1的过程,国产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列装部队的那天,摆在官兵面前的是无章法可循、无经验可取的现实困难。
空军地导某旅 王德华:老一辈能点点滴滴地把以前的老装备都学得那么好,我们现在的硬件条件设施也相对完善,我们就更应该向他们学习,把这个兵器尽可能学得更好、更完善。
作为战斗于“车轮上的部队”,地导部队打防转换能力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经过成百上千次磨合训练,官兵们大胆创新,摸索出全新的导弹吊装方法,大大缩短了部队打防转换时间。
一次次攻坚克难,官兵们在演训场上有了更多收获。他们开创了国产武器系统某方面实验零的突破,全营荣立集体二等功;参加“蓝盾”演习,获得地导部队最高荣誉“金盾牌”。(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 新闻结尾
在紧张刺激的竞技场上,共同欢笑与挑战,剧烈打扑克运动视频带你领略扑克的无穷魅力与激情对决!的相关文章
让百姓“听得懂 听得进” 各地开展特色宣讲推动全会精神走深走实的相关文章
国庆假期首日 福州三坊七巷游人如织
稳定A股新工具正式启动!5000亿规模落地,只能用于投资股市!
深化津蒙合作 天津港与呼和浩特将打造区域交通物流中心
印尼庆祝国民军建军79周年
“黄花梨女皇”伍嘉恩明式家具特展亮相香港佳士得
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