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郑州10月18日电 (记者 韩章云)15万只鸟类栖息于河南孟津黄河湿地;三门峡黄河湿地越冬天鹅数量稳定在1万余只;华北豹频频亮相河南太行山……经过多年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国土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河南黄河流域已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家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见实效。
10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该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相关情况。
河南省林业局副局长赵蔚介绍,河南通过“扩绿”,持续增加森林面积,“织网”,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持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通报称,5年来,河南黄河流域市县共完成各类造林645.38万亩。根据黄河沿岸地形地貌、水库岸线、城镇滩区等不同特征,河南林业部门设计5类31种生态廊道建设模式,建成了复合型黄河生态廊道11.8万亩、1194公里,黄河干流右岸实现绿化贯通。
与此同时,河南还组织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生态廊道完善提升,有效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推进大运河生态带建设,组织沿线各市重点在有水段营造护岸林、水源涵养林、农田林网1.36万亩,打牢绿色基底。
此外,河南坚持多措并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见真见效。
据赵蔚通报,河南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80%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实施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项目,投入中央、省级自然保护区资金3.26亿元,就地保护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完成林州淇淅河等14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完成黄河湿地修复2.78万亩,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公布了三门峡等27个省级重要湿地,全省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富集,生态系统功能显著增强。
近年来,河南黄河流域珍稀濒危旗舰物种种群不断扩大。世界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已成为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的“常住户”,最大种群数量约300只;大鸨已成为郑州黄河湿地稳定的越冬种群;紫斑牡丹、太行花、中华猕猴桃等濒危动植物种群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可以说,野生动物们用翅膀、用足迹给我们的生态保护成效投了赞成票。”赵蔚说。(完) 【编辑:李润泽】 新闻结尾
名媛直播app官方下载:畅享精彩直播,共同感受名媛魅力与时尚潮流!的相关文章
财政部:近期将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的相关文章
孔子第76世孙参与捐赠的纯铜铸造孔子像在上海嘉定落成揭幕
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公园“屿见时光”体验区亮相厦门
呼和浩特:国庆假期 儿童书店享受阅读
“我爱你,祖国!加油 加油 加油”
江西九江赛城湖秋捕:水美鱼肥 热闹非凡
国庆假期全国治安秩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