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宪法志愿讲解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晓磊
□ 见习记者 刘琳
12月2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一堂“宪法课”在这里开讲。
“1982年12月4日,就在我们身后的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
“2018年3月17日,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面对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面对13亿多人民,庄严进行宪法宣誓。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高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
听到志愿者的介绍,现场观众纷纷看向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时刻的万人大礼堂。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本周是“宪法宣传周”,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70周年。值此之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澳门基本法委员会工作人员组成的宪法志愿讲解团队,向参观人民大会堂的群众现场讲解“新中国宪法70周年”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的故事。
“选择在人民大会堂为大家讲解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因为我们相信来人民大会堂参观的在座各位,对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十分感兴趣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人员杨艺荣说。
为了让参观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国宪法故事、中国人大故事,志愿讲解团队还通过现场播放视频的方式,向观众展现更多珍贵史料和生动细节。
一段历史,让参观群众在时代脉搏中感悟宪法精神。
“走进人民大会堂,庄严感油然而生,就像宪法一样,给我莫大的安全感。今天讲解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54年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全国共有1.5亿多人参加了‘五四宪法’草案大讨论,这在世界制宪史上都十分罕见的。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人民大会堂呢!”来自海南的小学生符妙璇说。
一个故事,让参观群众“零距离”接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现场播放的视频中,我看到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她倡导并推动了‘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这不仅加深了我对宪法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来自四川的中学生姜皓月说。
一份礼物,把民主法治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此次讲解以分批次滚动式的方式进行,每节课的听众席都座无虚席。每节课后,志愿讲解团队还给现场观众赠送一份特殊的小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单行本。
“希望大家把宪法单行本带回去,有空的时候翻一翻、读一读。希望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小活动,能够拉近大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宪法的距离,期待大家能够把民主和法治精神传递给身边的人,感受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制度自信、法治自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工作人员唐亚说。
人民大会堂里,参观群众络绎不绝。听完“宪法课”的群众,纷纷将红彤彤的宪法单行本举在胸前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个重要时刻。 【编辑:刘阳禾】 新闻结尾
发现更多爽快刺激的体验,这里有你所期待的又爽又黄有无遮拦的视频等着你!的相关文章
惠州粤港澳大湾区(港澳服务)专区启用 超300项涉港澳事项集成办理的相关文章
2024澳中博览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盛大举行
多地密集“上新”房地产利好政策 国庆假期这些地方楼市“升温”
(乡村行·看振兴)“小土豆”长成“大产业” 山西朔州平鲁万亩马铃薯迎丰收
一周新增437例 近期首现重症!警惕这种传染病
就业“二十四条”有哪些新提法?哪些与你密切相关?专家解读→
杭州三元“公交船”成游客心头好 解锁“City Boat”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