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58
中新网西安11月8日电(记者 阿琳娜)记者8日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最新考古发现了11座粮仓。此处为唐朝太仓所在地,太仓是都城储粮的大仓,曾为长安城百万人口供应粮食。
大白杨唐代粮仓遗址位于西安市原大白杨村,地处唐长安城北禁苑之内、汉长安城东南。2012年,此地发现粮仓遗迹,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根据以往文献记载、出土遗物及地形地貌关系等,判断此处为唐朝太仓所在地。
为配合基本建设,2023年考古人员对这一范围内梨园路以南、天朗大兴郡蔚蓝君城以北、大白杨路以西、大兴家苑以东区域进行考古,共清理汉代墓葬80座、沟1条,唐代粮仓11座,明清井2座。
唐代粮仓为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南北成排,东西成列,有部分打破汉代墓葬。粮仓上部已被破坏,形制不详,现存部分开口平面均呈圆形,仓壁呈斜坡状,整体为口大底小的缸形。下部壁面垮塌,原始壁面残留较少,部分粮仓壁面存在烘烤现象,壁面及底部发现大片黑灰及白灰色土,应为木板腐朽而成的板灰。粮仓内填土为一次性回填,较纯净,黄褐色,土质较硬,内未见包含物。
专家介绍,结合以往发掘的粮仓推断,本次发掘的粮仓的修筑方式为首先从地面向下挖口大底小的缸形窖仓;随后将底部修理平整,人工夯打结实,烘烤周壁后在侧面及底面铺设木板;最后铺席储粮。粮仓内未见明显粮食残留,对底部遗存进行植硅体分析,发现粮仓底部大多残存有植硅体,主要种类有水稻扇形、芦苇扇形、垂直排列哑铃型和并排哑铃型,说明可能存储过水稻或者粟黍。
本次发掘的粮仓与2012年发现的同为唐代,且位于其东350米处,距离较近,粮仓形制与其相同、修筑方式相近,因此两者应属同一遗址范围内,性质上同属唐朝太仓遗址。
据介绍,唐朝的粮仓主要有正仓、太仓、转运仓、军仓、常平仓和义仓六种,其中太仓是都城储粮的大仓,向长安城百万人口供应粮食,意义十分重要。
专家表示,结合以往发掘发现资料,可推断太仓应不仅包含以大白杨粮仓为主体的仓储区,还包括大白杨漕河码头及周边区域的纳粮区,以及一定范围的量覆、扬掷谷物的场区。太仓仓储区应整体位于龙首原之上,其东边界应在本次发掘区与大白杨汉代墓地之间。(完) 【编辑:邵婉云】 新闻结尾
午夜三级理论在线看韩国:揭开午夜影像背后的深层文化与心理探索的相关文章
宽40米!战国时期赵国第二大城市柏人城主干道露真容的相关文章
“闭幕”不“落幕” 东博会助力自贸区3.0版启航
“2024中国湖北—南亚高校校长论坛”开幕
纪录片《隐者山河》全球首映 山西导演历时7年记录音乐家陈其钢艺术生涯
中方:中日达成共识文件不意味着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
卢旺达出现20例马尔堡病毒感染病例 已有6人死亡
重庆公安经侦部门“夏季行动”破案358件 追赃挽损2.5亿余元